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员教育 >> 先进典型 >> 正文

拔掉“穷根”拓富路——记大宁县太古乡党委书记许华伟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10日 10:21来源: 点击率: 次

拔掉“穷根”拓富路

——记大宁县太古乡党委书记许华伟

   同样的山,同样的水,同样的村,同样的地,不一样的带头人让山变绿了,水上垣了,村变镇了,地上全是‘摇钱树’了……”大宁县太古乡的老百姓用这样的言语表达着对乡党委书记许华伟的肯定和赞许。

   2012年,34岁的许华伟带着组织的重托,来到全县最偏远、最艰苦、最贫困的太古乡任党委书记。短短3年,他凭着一股不服输的“拼”劲、不懈怠的“干”劲,兴产业、抓党建、惠民生、强服务,凝聚起了全乡干部群众追求美好“太古梦”的强大合力,把原本最落后、最贫穷的乡镇变成了大宁县苹果产业的重点发展区域,开创了一个社会安定、和谐的新太古。

   排忧解难为群众

   昔日的大宁县太古乡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大,是一个深度贫困乡,如何脱贫致富成为摆在大宁县太古乡党委书记许华伟面前的难题。于是,他与乡亲们携手踏上了“拔穷根”的艰难征程。

   初到太古,许华伟在调研中看到全乡90%以上的群众仍居住在祖辈修建的裂缝纵横的土窑洞内,群众生命安全难以保证。面对恶劣的居住条件,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想办法尽快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几经思虑后,他在乡党政联席会上提出实施移民搬迁工程、彻底改善人居环境的工作思路。在移民工程实施过程中,他身先士卒,工作在一线,亲身参与移民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每天检查移民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截至目前,已完成了仪里、太古两个村委的移民工程,共新建房屋500余间,移民2561000余口人。

   排解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是每个基层干部的必修课。许华伟始终以群众诉求为服务方向,注重倾听群众的声音,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针对村民反映埝地道路不畅,机械无法进地的困难,他想方设法争取到资金,修通了全乡38公里的田间道路,使1000余亩撂荒地得以复耕;针对偏远农村群众吃天井水问题,他新建、恢复饮水设施7处,解决了2000余口人的饮水难题。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的同时,许华伟还高度重视对信访案件和农村矛盾纠纷的化解,站在法律、政策的高度和群众的角度,对农村矛盾纠纷进行及时化解。他的这一工作方法使太古乡偶有出现的矛盾纠纷都能够得到及时化解和处理,几年来没有发生一起越级信访事件。

   依托优势谋发展

   太古乡位于黄河岸畔,地处全国优质苹果生长区域,但受观念落后、交通闭塞、资金缺乏等因素影响,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规模化发展。

   多次深入调研后,许华伟确立了打造万亩优质苹果基地的产业发展思路,掀起了发展富民产业的热潮。他经常组织干部、群众外出到陕西洛川、吉县等地参观学习,变观念、取真经、找差距;聘请果树专家常驻太古开展技术培训,为果农购置农药、化肥和管理器具,让群众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也能解决管理难题;开展苹果管理技术大比赛,对苹果管理示范户发放奖金,靠榜样的力量辐射带动;改善基础设施,建成了直通县城和吉县的高标准油路,打破了发展瓶颈,畅通了销售渠道……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打开了全乡苹果发展的新局面。2013年,太古乡在全县率先实现了苹果树宜栽地全覆盖,进入盛果期的果树以每年3000余亩的规模增加,2015年挂果面积已达3800亩。

   团结凝聚战斗力

   “组织给了我这份责任,我必须要建好这块阵地”,这是许华伟经常说的一句话。工作中,他坚持认真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持之以恒抓班子、带队伍、管干部,着力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围绕落实基层党建工作制度,他认真推行“两定一查三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增强了乡村干部的责任感,村“两委”班子致富带富和治理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高。

   昔日的问题乡变成了现在的先进乡,过去的软班子成了如今的硬队伍,在许华伟的带领下,太古乡的落后面貌已一去不复返,如今的太古,处处荡漾着旺盛的活力与生机! 记者 段小婷

(来源:临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