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员教育 >> 先进典型 >> 正文

解黎明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2日 11:46来源: 点击率: 次

     

      说起解黎明,在山西省电力系统可谓家喻户晓。
      解黎明,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由原临汾地区电业局工会副主席的岗位上离休。一位普普通通的离休干部,在趋于平淡的晚年生活迸发出耀眼的光芒,用13年的时间使150名山区孩子圆了上学梦,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共产党员之歌。
      2004年,山西公司党组以32号文,国家电网公司党组以51号文先后发出向解黎明同志学习的号召,号召全体干部员工学习解黎明同志坚定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学习她坚持党性、奋发有为的革命精神;学习她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模范行为。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解黎明抱着年迈的身躯在北京、四川、湖北、浙江等地巡回报告28场,听众达到18000人次,产生了巨大反响和广泛的示范带动作用。
      一缕阳光,也能让小草感受温暖;一片绿叶,也能唤醒整个春天。她的事迹,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有的是一位电网企业离退休干部的无私奉献,有的是一位革命老妈妈心系百姓的至善至爱,有的是一位共产党员跨越半个世纪的坚守与追求。
       时间过去了7年,这位老人现在的生活怎么样,她那些捐助的孩子又在干什么,本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踏上了采访之路。

      解黎明同志用行动践行着一个党员的承诺

    “共产党员就要‘像个样’!”
      2011年9月19日,记者来到了临汾市解放东路市人民医院宿舍区,在一套不到36平方米的居室里见到了解黎明老人。
      解老由于常年的滑膜炎,刚刚动了右腿的半月板置换手术。老人行动不便,但精神仍然很好,在2个小时的交谈中,思路清晰,侃侃而谈。
      同行的临汾供电分公司离退休工作部党支部书记梁俊萍告诉我们,解老年事已高,做这样的手术还是有一定的风险,是解老自己下的决心。本来党委想为她置换进口的半月板,但老人嫌贵,死活不答应,硬是使用了国产的,省下了3万多元医疗费。
      解老居住的还是老伴单位的宿舍,最拥挤时全家五口老小三代人挤在36平米的房里。曾经有同事实在看不下去,建议她给领导反映一下,她却说:“千万别给单位添麻烦。这算个啥?”时间回溯到13年前,原本平静的离休生活在程玮出现后发生了转折。1997年3月,曾经在汾西县插队的北京知青程玮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离职舍家自筹资金来到国家级贫困县大宁县搞扶贫开发。她的事迹被已经离休在家12年的解黎明和同为离休干部的老伴寇志清看到后深受感动,夜不能眠。很快,解黎明和老伴商量后决定,要尽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和力量去支持和帮助她。1998年5月18日,当解黎明老人的儿子专程将一万元钱送到程玮手中时,这个性格豪爽、意志坚定的“女强人”禁不住热泪盈眶。“当时我正是急用钱的关键时刻,但是这一万元钱更多的是给了我巨大的精神支持,让我知道还有人像我一样关心着贫困山区的老百姓!”2011年9月19日,在大宁县榆树乡金圪塔村的程玮在电话中谈起往事仍仿佛历历在目。
      那年,程玮将那一万元钱全部用于当地希望小学建设上,解决了19名儿童上学问题。以此为发端,解黎明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捐资助学善举。事实上,如果缺乏对党的深厚感情,没有对山区百姓的牵挂,外因的影响很可能只是引起一时的感动和冲动,而决难成为长久坚持的动力。
      解黎明,在建国初期做过妇女工作,统战工作,在贫困山区劳动过,在工厂一线工作过,“我深知农民的艰辛,也亲眼目睹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风风雨雨,真正感受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解黎明说。在工作岗位上时忙忙碌碌,心思都放在做好本职工作上,而自从离休后,她和老伴经常在一起讨论的是,我们虽然不在一线工作了,但是共产党员的本色不能褪,继续为党工作的意志不能褪,还能再为党的事业做点什么?
      2000年7月1日这天,解黎明和老伴向临汾市尧都区区委、区政府和所在单位临汾供电分公司党委写信,以书面形式郑重承诺:在每年7月1日党的生日这天,也是正值高考前夕,我俩每人拿出一千元(共两千元)捐助贫困学生,表示一点爱心。这份爱心延续时间直至我俩离开人世。
      尧都区刘村中学139班的张杰云成为这份承诺的第一个受益者。
      高考过后,解黎明给区长热线打电话,得知王九菊副区长分管教育工作,便很快与她取得了联系,向她声明了自己的扶贫愿望。经王副区长协助,他们找到了张杰云。当年,张杰云以539分的优异成绩考上天津商学院,但因为家庭贫困,难以入学。她的父亲半身不遂常年卧床,母亲耳聋多病,弟弟还在念初中。因为交不起饭费,姐弟俩只好带上干粮步行20多里路去上学。一年四季,大多是馍馍咸菜就白水。姐弟俩从小到大没有买过新衣服,都是亲戚朋友救助的。张杰云从小学开始一直学习成绩优秀,但是,当高考录取通知书送进家门时,全家人又都为学费愁眉不展。她的父母一宿一宿睡不着觉,而杰云也只能暗自垂泪,眼看着大学的大门正慢慢地关闭。当一家人万般无奈时,时任临汾市尧都区副区长的王九菊副区长陪同解黎明把2000元钱送到了杰云家,让全家人惊喜交加。“这是我们的救命钱啊!您是我们的大恩人!”杰云父亲张文平流着泪说。“不要感谢我,要谢就谢共产党吧!”解黎明说。不仅如此,解黎明老人回家后又发动全家老小为杰云上学准备衣物和生活用品,足足送去了3大包。杰云家的邻居任麦菊大嫂好奇地问,这是你家啥亲戚啊?
      两位离休老干部的高尚品德深深感染了区委、区政府干部群众,在临汾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在他们的带动下,短短9天,区政府就收到社会资助特困生捐款11万元。为了尽快使救助款落到特困户,8月2日晚区政府隆重举行了“2000年赞助高考特困生入学仪式”大会。当晚共有41个特困生得到了捐助,解决了其入学困难。
      2004年12月,解黎明老人收到一封从永和县交口乡南坡头村寄来的信,这封信是一名叫冯丽娟的小姑娘写来的。信中写道: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您伸出了援助之手,为我扬起了生活的风帆。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好好报答您!
      2005年以前,解黎明资助的基本都是小学生。据解老说,农村孩子辍学多,特别是在偏远山区,重男轻女的思想还很严重,女孩子的教育很难得到保障。2005年,国家出台对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处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上学难得到很大缓解。2007年起,解黎明老人又开始将资助的主要对象转为成绩优异但家庭贫困的高考生。 以562分摘取2009年乡宁县文科状元的女生董亚红在来信中写道:解奶奶,以前我总觉得这个社会善人很少,即使有也离自己很远。是您让我知道了善人很多,善良的人就在我身边,我觉得您很伟大!有朝一日,我会将您善的接力棒传递下去的。家住吉县车城乡瓦原村的孙桂琴2010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她的父亲孙凤明告诉记者,孩子已经去武汉上学了,他们全家都为能遇到解老这样的好心人感到高兴。他说,今年寒假孩子回来一定要去看望谢奶奶。
      据2009年一项调查显示,山西省35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村的失学儿童中,仍有6.7%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自1998年5月至2011年10月,解黎明13年来共资助学生150人,资助金额97500元。解老对我们说,一两千元对我们来说可能不算什么,有时连一桌宴席也不够,但是对于那些贫困家庭可能就能改变命运啊。解黎明多次在捐助仪式上对学生说,我对你们的点滴资助也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只能解燃眉之急。希望你们不要放在心上,更不希望有什么回报,只希望在可能和有时间的情况下,电话联系,以便了解你们的情况。
      2011年9月21日下午5点40分,夕阳中的校园洒满金色的阳光,山西大学法学院学生郭慧从研究生面试考场走出。这次考试,她在全部40多名考生中排名第21位,将被保送法律专业研究生;就在前一天,在千里之外的西安外国语大学,来自山西省大宁县的姑娘王荣也欣喜地得知,下学期,自己将以学校“推免生”的身份开始研究生生活。郭慧和王荣都来自山西省临汾市的国家级贫困县,她们都是解黎明老人2008年捐助的贫困生。在与记者的通话中,她们都说:“没有解奶奶就没有我的今天。”
      位卑未敢忘忧国。解老关注的是国家的繁荣富强。她说,国富民强,关键是人民素质的提高。而素质的提高又必须从小抓起,让更多的孩子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使他们以实际行动热爱国、热爱党、热爱我们的伟大民族。作为共产党员就要为此而奋斗,应该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而奋斗一生。“这也是我为什么要这样坚持不懈地做下去的原因。”她说。“对别人‘落落大方’,对自己‘斤斤计较’”没有现代化的家具,更没有高档的家电设备,在解老家中的墙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红色的表彰佩带和各级组织颁发的奖状、奖章。据粗略统计,自1988年至今,解老共获得系统内外各类荣誉30余次。其中,2004年获得中共中央组织部“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并在人民大会堂出席表彰大会。那张一尺多长的会议合影摆放在解老狭小客厅的显著位置,照片上解老春风满面,但人们并不知道,解老穿的那件呢子大衣已伴随她40多年,至今还在使用。
      采访中,解老的二儿子寇永安打趣地对记者说,看我妈妈今天穿的这件新毛衣不错吧,呵呵,这是我妹妹退下来的。解老在一旁说,她穿着肥啊,干吗再花几百块钱买一件,过的去就行,没必要那么讲究么。解老的话朴实无华,目光中充满了善良和真诚。
      事实上,解老的艰苦朴素由来已久。前些年,她的老伴常年有病,每月医药费除了单位报销的,家里少不了开销;又赶上孩子们都集资分房,哪个都需要钱;孙子外孙大大小小就有七个在上大学,还有两个在德国留学,这当奶奶姥姥的怎么能不想帮。可是解老却总是说:“钱这东西多少是个够,过的去就行了。”
      在生活方面勤俭节约,在与他人交往时谦恭大度,在原则问题上保持良好的党性修养,解黎明给同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临汾供电分公司离退休活动中心,原临汾电业局党委副书记续延亭向记者回忆与解黎明一起工作的日子,“工作冲在最前面,名利从不放心上。”满头白发的他对解黎明淡泊名利的态度赞叹不已,他说,从那时起就能看出她有“过硬的觉悟”啊!
      2002年年初,解黎明的老伴由于心脏病,引发神志不清,生活不能自理,卧床不起。孩子们看到父亲病成这个样子,就跟母亲商量找个雇工帮一下。看到病榻上的老伴,她泪如泉涌。但她还是咬了咬牙,跟孩子们说“不用了,我自己干吧!”,她一方面坚持要自己生活下去,另一方面肩负起照顾老伴的责任。她一次次叫大夫打针、输液,每天喂饭喂药,收拾洗刷。然而,那年6月,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度过58个寒暑春秋的老伴离去了,这对全家是个沉重打击。亲情难舍,亲情难割。儿女们跟她说:“咱们老家在汾阳,给爸爸土葬吧?”可她想,火化是党和政府的号召,作为共产党员不能特殊化。便耐心地说服子女:“你们的爸爸是共产党员,处处要起带头作用。火化一则可以节省土地,二则可以节省开支。”孩子们知道,只要妈妈认准的,谁也甭想说服。按照妈妈的安排,儿女们从俭办理了父亲的后事。
      老伴走后,她孑然一身,形影孤单,孩子又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能厮守在家照顾她。孩子们多次要给她找个保姆,她没同意,说能省一个就省一个。其实,她还在惦记着失学的学生,惦记着对党组织的承诺。7月1日那天,她压抑着心中悲痛,仍按时把两千元钱送到临汾供电分公司机关总支书记手中。
      也许是老伴病情和离去让解老有所感触,2003年前后,她的捐助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密度。
      在2002年临汾供电分公司献爱心、捐助贫困山区活动中,她把自己及子女家中的衣物捐了出来,将一台18寸的电视机和热水器捐了出来。2003年初,临汾市妇联开展“春蕾”行动,号召全市妇女为帮助失学女童开展捐款认领活动。认领一个小学生每年捐资200元,初中生300元,资助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得知这一消息,她主动找到市妇联一次就认领了五名特困女童,决心帮助她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2003年“七一”她又如期将2000元钱送到了临汾供电分公司驻国家级贫困县的永和县扶贫队长王畅手中。在捐款仪式上,王畅动情地说:“谢谢您,谢谢您对贫困山区孩子的关爱,我们已把您捐的钱设立了‘解黎明帮困助学基金’,并号召广大干部职工向您学习,使这个基金像滚雪球一样不断扩充、不断壮大,让这种精神发扬光大,永远流传。”2003年底,她又将自己闲置的旧家具装了满满一车送给了永和县贫困山村。2004年“七一”前夕,她不顾山路颠簸,与分公司领导一起来到了永和县交口乡南坡头村,一次就认领了10个特困户小学生,每人200元。
      曾为解老上级的董笃信对解老的工作作风记忆深刻。那时,解黎明分管女工工作,但是对其他工作从不推辞,从不计较得失。在每年确定救济对象时,都要亲自走访申报家庭,认真核对,“她从不说假话,我对她的工作一直很放心!”
      “解黎明关心他人是发自内心的,对同志们的感情很深!”原临汾电业局党委副书记朱文泉说,那时只要职工去她老伴所在的医院看病,解黎明都会跑前跑后想办法找最好的大夫。有一次,一位女职工身患重病经医治无效去世,解黎明强忍悲痛亲自为她化妆直到最后一刻。让逝者有尊严地离开,在场的人们无不动容。
      有人曾说解老对别人是“落落大方”,对自己是“斤斤计较”。事实上,老人不仅要求自己勤俭,也要求家人节约。一次孙子离家返校,老人噔噔追到楼下,对孙子喊道:“不许打的,走着去。”孙子深谙奶奶的脾气,每次放假,从临汾火车站下车回医院宿舍的家中,都是步行而归。
      “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再到“三个代表”,再到八荣八耻,我们受党教育这么多年,既然是共产党员,就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解老平静地说。
      在解老家中的餐桌上,我们看到一只粘补过3块的塑料托盘仍在使用;而在洗面盆边,一只1984年太原搪瓷厂生产的白色搪瓷杯子已斑驳脱色,但清亮的水珠还闪闪发光。

      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

      “我的人生目标,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竭尽全力为社会为人民多做贡献!”
      信仰坚定,忠诚守诺,无私奉献,让人们感受到了解黎明老人柔弱的身躯里强大的精神世界,看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
       临汾供电分公司原副总政工师杨勇曾在解老身边工作,也多年来追踪采访解老的先进事迹,不仅为她心系人民群众的纯真和真诚所感动,同时也为她坚持党性永葆革命晚节的精神所折服。他曾劝过解老:“您已80岁高龄,自己要照顾好自己,不能光想着别人。”解老却说:“小杨啊,咱是城里人,再困难也比贫困山区的群众强得多。你说说,人民群众为啥相信党,铁了心地跟着党,因为咱们党是为老百姓办事的党,改革开放咱们生活好了,咱们不能忘了老百姓,忘了艰苦奋斗!”
      解黎明家离公司本部老干部活动室有五里地,凡是党组织活动,她能走则走,不能走就挤公共汽车,特别是一月两次的政治学习,不论刮风下雨,老人从不迟到早退。她说,共产党是执政党,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党的方针政策,这样才能为党和人民做正确的事。
      离休在家,读书看报看电视是老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有不少捐助对象都是老人自己看报纸看电视得知的。2011年,解老从报纸上看到,全省还有276万名年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又坐不住了。4月18日,解黎明向组织郑重申请,每年在捐助贫困家庭大学生1万元的基础上,再拿出一万元捐助贫困家庭。这样算来,解老每年捐助的金额达到了她养老金的40%以上。实际上,这是解老的第3个承诺,此前,为了实现“把一切献给党”的誓言,她摒弃世俗偏见,决定去世后将遗体捐献给祖国医疗事业。
       临汾供电分公司分管离退休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杨虎臣感慨地说,解老只是一个离休干部,她不是百万富翁,但她的精神却极为富有。能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精神可贵,价值无限!
      每年5、6月份,临汾市文明办副主任亢烨就能接到解老给他打来的电话,要求提供当年捐助学生的名单。他说,其实压力挺大的,就是因为老人的一片赤忱,生怕把不符合条件的学生报上来,辜负了老人一片心意啊。“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坚持。我们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捐过款,但有多少像解老这样持之以恒?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做支撑,坚持这么久是不可能的。这样的党员谁能不服!”
      究竟是什么样的信念让老人这样坚定和执着?我们在这里找到了答案。2000年12月26日,在临汾供电分公司机关开展的“迎接新世纪寄语征集活动”中,她充满激情写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人生道路有长有短,人的机遇有好有坏,人生的天赋有优有劣,人的知识有深有浅,人的志向有大有小,人的觉悟有高有低,等等不一而论。但是总的一条:天既生人,人就不可虚度一生。作为一个国家干部、共产党员,更不能虚度岁月。
      我的人生目标,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竭尽全力为社会为人民多做贡献!”一个有着半个世纪党龄的老党员就是抱着这样的认识和决心迈入了新的世纪。
      从“雷锋传人”郭明义到“染绿荒山”杨善洲,从“排忧解难”的张云泉到“救死扶伤”的吴孟超,从“中国首善”陈光标到“最美妈妈”吴菊萍,他们平凡至伟,大爱无疆;他们无私奉献,义薄云天,他们是时代的先锋,是真正的脊梁!解老说:“那些先进人物的事迹也经常感动着我,我是党员,老百姓的困难咱共产党员不能不管。”事实上,除了捐资助学之外,解老还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捐助,从不落后。她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钱要用在打紧处,共产党员要多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做人做事都要实实在在。
      做一名共产党员意味着什么?在纪念建党80周年座谈会上,解老道出了她心底的话:从建党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从社会主义建设到改革开放奔小康,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走过来了,党最为人民群众,因而人民群众最相信党,铁了心的跟着党。随着改革开放,我们工资提高了,温饱问题解决了,但我们不能忘记艰苦奋斗,不能忘记还没有解决温饱的老百姓。“我们共产党员的一生,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解老这朴实无华而又充满崇高人生哲理的诺言,道出了一个老党员的高尚情怀,道出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在对解老捐助过的贫困家庭的回访中,“谢谢她!”“等孩子回来我一定让他去看望老人家!”这是受访家长说的最多的话。事实上,如果不是亲眼目睹,很难想象什么是贫困,也很难真正理解解黎明所做的一切,更无法明白进入大学校门对150个孩子和家庭的影响是多么巨大!在解老资助的尧都区贫困生遆晋梁、遆晋松兄弟简陋的家中,母亲李新环愧疚地告诉我们说,早就想让兄弟两个去看望解老,只是没有合适的机会。她迟疑了一会儿,像下了很大决心又说,其实他们早就想给老人送去一张全家福的合影,也因为手头紧张一直没有去照相。
      解黎明老人珍存着6个文件夹,都是历年来捐助孩子的资料,里面夹杂着一些书信和照片。我们曾问过解老,这些年您资助过的孩子回来看您的多吗?老人想了想,缓缓地说:有,不多。但是,从遆晋梁母亲说出那句话的一刻,我们突然明白了。虽然解老从不求回报,但作为受到捐助的一方,也许他们在为没有钱买礼物登门而烦恼,也许有不少父母仍然在为一日三餐而奔忙,但是我们分明感受到话语里沉甸甸的分量——那就是一个孩子哽咽着说出的“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她!”
      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有几位受到解老资助的学生在评价解老捐资助学行为时竟然不约而同地选用了“平凡而伟大”这个词。解老也多次说,我做的只是最普通的事,是一个共产党员的一点心意。但仔细品读,平凡而伟大这两个迥然不同的词语的结合,传达的是一个奋斗进取的故事,一次不断升华的价值观转变,一段精彩又必定曲折的生命历程。如果说,这个词已深深镌刻在很多孩子的心里,那么,也必将激励他们在今后的日子里奋斗前行。解黎明,倾一己之力扶贫济困,怀赤子之心播光传热,把奉献当作事业来做,生命之树在耄耋之年焕发出勃勃生机,为当代共产党人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爱民之歌。
      “我们要做的恐怕不止是好好学习,更要像解奶奶一样尽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相信2011年受捐助女孩冯清的话会让解老露出欣慰的笑容。因为,十余年辛苦播撒的种子已经发芽、成长,终有一天,会换来满目绿荫和累累硕果。
      近年来,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涌现出来了吕清森、左光满、江小金等先进人物,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而解老却让人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充满爱心的电网员工。她离而不休,用坚定的信念表达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她历久弥坚,“老典型”以无悔的追求焕发出新时代的风采。
      从2005年起,山西省电力公司每年新学期开学前举办爱心助学活动。截至2011年7年间,共捐资120万元,资助244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让更多的贫困孩子上得起学,是这个革命老妈妈最大的愿望;让更多的贫困家庭能吃饱穿暖,是这个离休干部牵挂百姓的无私情怀;让更多的人感受党的温暖和关爱,是这个优秀共产党员数十年忘我的坚守与奉献。
      1991年4月,摄影家解海龙在安徽省金寨县三合乡张湾小学拍摄了一张《我要上学》的新闻图片,小学生苏明娟那双清澈而无助的大眼睛唤起了全社会对失学儿童的关注。解黎明在古稀之年加入到这个行列,尽心竭力,义无反顾。行动胜过千言万语。一位广东东莞的网友“冷雨”在听到解老事迹后慨然写道:爱心重似山,助弱资贫尊一诺;名利淡如水,高风亮节守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