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塞也叫玉窍器,有塞眼、耳、口、鼻的被称为七窍器,还有加上身体两个特殊的排泄部位,被称为九窍器。在汉朝以前,很少见有玉塞出土,春秋时期的秦墓中曾出土过一对玉耳塞,这大概是最早的先例了。
02
在战国末期,玉塞的雏形已有出现,到西汉初期时,玉塞已经具备完整的形制了。最先发现完整玉塞的是在满城汉墓,刘胜的玉塞共计九件,恰好是九窍器的形制,其夫人也有玉塞器。
古人对九窍是非常重视的,有句俗话叫“七窍相通”,主要说的人要健康地活着必须要保证七窍,甚至是九窍畅通。那么死了以后呢?古人认为人死了以后,只有口含玉,才能让灵魂得到最终的安息,因此需要妥善保管尸身。
除此之外,古人用玉制的塞子塞住九窍,主要为了保证精气不能外泄,使尸身长存、灵魂永生,这大概就是丧葬玉中玉塞的初衷了。丧葬玉中除了玉塞,其形制还分为玉结、玉握、玉覆面、玉衣、其它葬玉。
西汉之时礼制问题漏洞很多,对于丧葬的礼制也没有统一的规定。西汉经过文景之治后,逐渐弥补了战争的创伤,平叛了同姓诸侯之乱后,社会更加稳定、经济发展迅速,社会财富大量积累,也为后续形成统一的丧葬礼制奠定很好的基础。
汉时推崇孝道到了极端地步,曾有“举孝廉”的制度,一个人的功名和仕途与孝顺与否是联系在一起的,所谓“孝治天下”,上至帝王下至平民都追求孝道,而孝的最好体现之一便是厚葬。经济繁荣、玉料充足再加上玄学和孝道等的思想影响,这使得原本在春秋战国时就已出现的以玉厚葬之风变本加厉,极尽奢华之能。
03
越是历史久远的文化,其象征内涵就越丰富。我国古代的玉器在象征意义上是独树一帜的,其代表着美、德、灵、圣、仙、神。丧葬玉在汉朝后就消失了,还没有达到民用的阶段。因此,所有丧葬玉在礼制时代都象征着权力和等级,是特权的标志。
丧葬制度作为封建时期灵魂观念的产物,它阻碍了人们科学认识的进程,也阻碍了社会科技的发展,浪费了大量的物力、财力,甚至也残酷地剥夺了一部分人的生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点的不断转变,在面对一些旧俗方面,我们也应该一分为二看待这些问题。
在丧葬礼制下,有大量的古代文明和丰富的历史史料,这些也是古人智慧的一种体现,为我们认识历史、探索古代社会的渊源提供了线索,也为我们现今的历史、社会、民族等方面的探索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史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