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出自先秦佚名的《淇奥》
译文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
注释匪:通“斐”,有文采貌。切、磋、琢、磨: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均指文采好,有修养。
赏析此句是一曲形象的赞歌,赞美了士大夫相貌堂堂,学问广博,塑造了一个高雅君子形象。
完善
原文
佚名《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译文及注释
译文看那淇水弯弯的地方,茂盛的绿竹连一片。文雅的真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神态庄重啊胸怀宽广,地位显赫又威严。这个文雅的真君子,终于教人难以忘掉他。看那淇水弯弯的地方,茂盛的绿竹连一片。文雅的真君子,美丽良玉垂耳边,帽镶宝石闪如星。神态庄重啊胸怀宽广,地位显赫又威严。这个文雅的真君子,终于教人难以忘掉他。看那淇水弯弯的地方,绿竹葱茏连一片。文雅的真君子,如青铜器般见精坚,如玉礼器般见庄严。宽宏大量真旷达,倚靠车耳驰向前。谈吐风趣真幽默啊,不去对人们作暴虐。
注释淇:淇水,源出河南林县,东经淇县流入卫河。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淇奥》是一曲形象的赞歌,时间、地点、人物的指涉性不强,因此可以说,诗中形象并非实指,而是周王朝时代一个品德高尚的士大夫,具有泛指意蕴。
全诗分三章,反覆吟咏。但在内容上,并不按诗章分派,而是融汇赞美内容于三章之中。这是因为诗歌本身比较短小,不能长篇铺叙,无法按称颂对象的各个方面一一分述,只能混涵概括,点到为止。同时,三章内容基本一致,就起了反复歌颂的作用,使听者印象更加深刻。
《淇奥》反复吟颂了士大夫几个方面的优秀之处:首先是外貌。这位官员相貌堂堂,仪表庄重,身材高大,衣服也整齐华美。“充耳琇莹”、“会弁如星”,连冠服上的装饰品也是精美的。外貌的描写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卫风·淇奥》是歌颂卫武公之德的诗篇。先秦时代,正是中华民族不断凝聚走向统一的时代,人们希望和平、富裕的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人们自然把希望寄托在圣君贤相、能臣良将身上。赞美他们,实际上是表达一种生活的向往。《左传·昭公二年》曰:“北宫文子赋《淇奥》。”杜预注:“《淇奥》,美武公也。”《毛诗序》也说:“《淇奥》,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
武公,即卫国的武和,生于西周末年,曾经担任过周平王的卿士。他到晚年九十多岁,还是谨慎廉洁从政,宽容别人的批评,接受别人的劝谏,因此很受人们的尊敬,人们作了《卫风·淇奥》这首诗来赞美他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淇奥》是一首赞美男子形象的诗歌。全诗三章,每章九句。第一章着重写君子的内在美德;第二章具体写君子服饰之盛,来见其仪容之美;第三章赞美君子道德修养极高,且入为周王卿士,为人幽默而有分寸,暗指其为邦国之兴做出贡献。此诗每章均以“绿竹”起兴,借绿竹的挺拔、青翠、浓密来赞颂君子的高风亮节,开创了以竹喻人的先河;运用大量比喻,前后多个比喻表现出一种变化和过程,寓示君子之美在于后天的积学修养和道德磨砺。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6743篇诗文 ► 8626条名句
完善
猜您喜欢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李商隐《安定城楼》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
——苏轼《蝶恋花·春景》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李贺《秋来》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论衡·卷十三·别通篇》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止淫奔也》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李白《三五七言》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
——《三十六计·败战计·美人计》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
——晏几道《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